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机构 > 恩平市良西镇人民政府 > 镇街概况
【字体:
】
良西镇位于恩平市西北部,面积121.752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33796亩,林地面积42600亩。全镇下辖8个村委会(良东、雁鹅、龙安塘、鹤坪、松柏根、龙山、福坪、那湾),一个社区居委会,119条自然村,125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27141人。良西镇党委下设党组织35个,其中机关党支部6个;社区党支部1个;村党总支部5个、村党支部3个、村小组党支部13个;“两新”党总支1个、“两新”党支部4个;事业单位党支部1个;集体企业党支部1个。截至2020年12月31日,在册党员656名,其中男党员504名,女党员147名。
良西镇充分发挥“中国避寒宜居地”地理标志品牌效应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根据恩平市委、市政府对良西打造温泉休闲小镇的发展定位,立足于生态发展区的功能定位,切实发挥“四薯之乡”品牌效应,依托独有的温泉资源、历史悠久的温泉文化,利用镇内丰富的农业旅游资源,引进康养休闲、现代服务业等项目,以“温泉+”产业做好温泉休闲文章,形成聚集发展优势,注重多元融合,实现温泉产品差异化发展,全面构建温泉旅游体系,全力打造温泉休闲小镇,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新良西。
近年来,良西镇分别获得国家卫生镇、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镇、广东省卫生镇、广东省教育强镇、江门市基层党建示范镇、江门市镇街人大工作和建设示范点、江门市卫生镇、江门市文明镇、江门市创建宜居城镇、江门市乡村旅游示范镇、江门市森林单位、江门市首批法治镇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江门市“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建设优秀镇(街)、江门市防御台风“山竹”抢险救灾工作先进集体、恩平市廉洁镇村示范镇、恩平市创建平安城镇先进镇等荣誉称号。同时,良西镇于2019年4月份成功申请到良西镇“四薯之乡”集体商标。
【山水秀丽,人杰地灵】
有重要历史研究价值的村落、古迹,流传久远的神话传说。据恩平县志记载,恩平古县城曾设在松柏根村委会的城头村对面,城头村也因此而得名。镇内被列为恩平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北宋年间的飞天凤墓、明代的朱人凤墓、清代的吴光集墓等名山古墓百世流传、人才辈出。古往今来的杰出人才有清朝宣统年间的总兵官、民国时期的军委会长温德尧,以及中华民国两广兵站少将冯镜予等。
【区位优越,交通便利】
良西镇位于广东省西南郊、珠江三角洲西南端、恩平市西北部,濒临南海,毗邻港澳,是粤中粤西地区交汇处,是粤港澳大湾区向西部辐射的重要节点。良西镇距325国道6公里,离开阳高速公路圣堂(良西)出口4公里,镇内还有开春高速良西出口,三大主要道路将良西镇融入珠三角“一小时经济圈”。省道圣贵线贯穿全境,连接恩城城区的“四好农村路”示范路县道X831线恩城牛皮仔至良西那湾段已建成通车。镇内交通四通八达,路网成熟,交通便利。
【生态优美,资源丰富】
良西镇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地下蕴藏丰富的温泉资源,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四季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为22.5℃,年平均降水量为2552.6毫米,日照时数为1626.3小时。还有自然生态、奇山密林、涧水清澈的二十四坑水电站、大山塘风景区和良西水库风景区;有享誉五邑地区的“四薯之乡”美称的特色品牌农产品和优质水果,有得天独厚的宜林、宜果、宜菜的土地资源。
【产业升级,经济崛起】
良西镇紧紧围绕江门和恩平市委、市政府发展“全域旅游”的战略部署,以全力打造“温泉休闲小镇”为核心,把准生态发展区的功能定位,整合旅游资源,突出抓好大项目的招商和上马建设,推动全镇经济新发展。
目前,全镇重大项目有恒大泉都旅游城、佳源帝都温泉、花海欢乐世界、海伦堡温泉谷、绿野仙踪、国厦地产等。其中,恒大泉都旅游城是良西镇旅游经济的一颗耀眼明珠,首期洋房、别墅等住宅建筑面积约220万平方米,恒大温泉酒店、世界风情温泉小镇、国际会议中心、运动中心、酒吧街、商业街、幼儿园等旅游配套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同时,打造80万㎡园林,荟萃世界宫廷园林典范。佳源帝都温泉是在帝都温泉原有的良好基础上,以世界级温泉度假目的地为对标,计划打造成一个世界级的以温泉为特色、充满恩平特色的、以温泉为主要基础的集康养、旅游和居住为一体的城市副中心。项目有十五万平方米温泉园林水区,山林绿野,景色优美,空气清新。花海欢乐世界毗邻恒大泉都旅游城,是一个集四季花海观赏、仿古观光长城、山顶观光摩天轮、欢乐机动游戏、科学体验馆、爱国主义教学基地、主题木屋度假酒店、山泉水上乐园、动物园、婚纱拍摄基地、山顶西式露天教堂、当地特色美食餐厅项目为主题,融合养生文化、田园生活情趣、自然观光、生态农业、花卉观赏、文化艺术品鉴、休闲游玩、科普教育、餐饮住宿、会议拓展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旅游景区。
良西镇素有“四薯之乡”的美誉,农民种植粉葛、沙葛、马铃薯、木薯由来已久,近年来加大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力度,努力擦亮良西镇“四薯之乡”集体商标,积极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创新打造特色薯类种植基地,全力打造“生态+农业+旅游”产业链,大面积发展种植猪仔薯、淮山薯、番薯、香芋等特色农产品,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良西镇猪仔薯更是荣获“恩平市最受欢迎旅游特产”的称号。丰富的特色农产品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同时也成为开发特色旅游产品的丰富资源。
良西镇作为生态旅游镇,为确保区内生态环境,区内不再存有工业项目。为增强镇级经济实力,良西镇委、镇政府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异地招商的有关精神,积极开展异地招商工作。目前,良西镇落户市产业转移园区的项目有广东省宝索机械有限公司、广东省粤驰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江门南桂起重机械有限公司、好万家购物广场和明珠花园房地产等。
【民生福祉,共享和谐】
民生实事有序开展。近年来,良西镇通过争取各级支持和地方财政投入,建成一大批民生工程,解决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大力创建国家卫生镇。按照创建国家卫生镇要求,不断完善镇区软硬件基础设施,提升全镇公共卫生水平,打造良好生活品质。2020年,良西镇成功创建了国家卫生镇,实现了恩平市零突破。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建设镇级自助图书馆;配合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实现“戏曲进农村”全覆盖;设立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全力推进创文工作。推进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供水主管道接通到各自然村,全面完成村村通自来水工程任务。推进新农村连片示范村创建。投入66万元用于雁鹅村文化楼、村道等重点创建项目,打造雁鹅村为江门市级新农村连片示范村,项目于2019年5月完工并通过验收。完善道路交通网络。“四好农村路”示范路、福帝线等镇内重要道路已全线开通,辖区内已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路况良好。幸福驿站、温泉驿站已投入使用。一系列的民生工程让发展成果惠及全镇人民,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乡村振兴初显成效。注重打造美丽乡村。累计共投入3000多万元全域开展“三清一改”建设美丽家园,营造整洁、干净、舒适的良好人居环境。大力抓好厕所革命,共筹资800多万元新建或改建农村卫生厕所65间;已投入870多万,完成2020年四好农村路建设工程(共5.5公里);已投资1200多万,建设38个村级污水处理设施。注重推进环境整治。截至目前,通过村庄清洁行动结合“廊道”整治,已发动干部、群众参与共3085人次,共清理积存垃圾、建筑垃圾、杂物等316处,715.67吨;清理田间地头杂物废弃物、屋顶杂物65处,75吨;整治“廊道”沿线水环境长度204.71公里,清理河道杂物、水浮莲等漂浮物55处,217.2吨;拆除断壁残垣、危险建筑、乱搭乱建猪圈鸡棚等150处,面积4900多平方米;拆除违规商业广告牌、招牌22处;整治“廊道”沿线环境绿化美化提升40处。注重突出良西特色。擦亮良西镇“四薯之乡”集体商标,出台《良西镇特色薯芋类种植扶持奖励方案》,鼓励以四薯等经济作物种植为主的自然村扩大种植,推动特色产业的发展。积极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引导各村委会因地制宜选择不同的品种进行种植,打造特色薯类种植基地,全力打造“生态+农业+旅游”产业链。其中,龙安塘特色薯类基地实行“党建引领、农户唱戏、企业合作社保驾”模式,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帮助农户增产增收。2020年,良西镇龙安塘村、良东村(薯类)成功获选首批广东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称号。
社会治理不断创新。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截至目前,良西镇摸排涉黑涉恶涉行业乱象线索共170条,其中涉恶线索26条,江门督办线索1条,涉乱线索144条,办结率100%。强力推进禁毒重点整治工作。抓好“三个落实”,强化禁毒工作职责;突出“三个强化”,广泛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加大“三个力度”,深入推进禁毒治理整顿。加强维护社会稳定。落实层级领导包案责任制,实行“五包”(包掌握情况、包解决困难、包教育转化、包稳控管理、包依法处置),并重点人员进行全面管控。严格落实市下达的案事件包案化解稳控责任清单,每个重要活动时间节点,我镇对上级交办的涉稳人员、重点个案全部实行领导包案责任制。积极推进平安建设。发挥公益创投项目作用,开展“建设平安良西,你我齐参与”专项活动,鼓励群众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完善群防群治队伍。通过治保会、综治工作站等组织,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群防群治。目前,我镇共有1个镇级的治安巡逻队,3个企业的保安队,还有各自然村自发组织的护村队。
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教育教学设备,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狠抓安全生产和食品安全工作,组建专业基层消防队,上半年,全镇工矿商贸领域安全生产事故为零,火灾事故为零,无重大交通事故。民兵、预备役工作扎实推进,圆满完成征兵工作任务,积极开展拥军优属活动,荣获“江门市先进基层武装部”称号。新成立了佳源酒店有限公司工会,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抓好卫生村建设,我镇松柏根黑坭村、那湾何村等47条自然村荣获广东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授予“广东省卫生村”称号。与此同时,食品安全、计生服务、“三资”管理、民政救助、退役军人服务工作有序开展。工青妇、统战、侨务、商会、体育、关工委、老促会、老龄、红十字会等工作有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