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0月恩平市经济运行简况
今年以来,国内疫情呈现多点散发、多地频发的态势,全市上下高效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常态化和经济社会发展,1-10月经济运行延续今年以来恢复向好态势,六大经济指标明显改善,呈现“四升两降”。
一、工业。1—10月,恩平市有规模以上工业①企业153家,较上年同期增加17家,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71.3亿元,同比增长8.7%;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32.84亿元,同比增长4.0%②,增速位列江门市第四,比1-9月提升2个百分点,低于年度计划目标(11%)7个百分点。10月单月,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3.84亿元,增长11.9%。
从支柱行业看,1-10月水泥制造和建筑陶瓷业完成增加值12.14亿元,下降5.4%;纺织服装业完成增加值3.70亿元,增长3.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完成增加值2.91亿元,增长29.9%;麦克风及电声器材制造业完成增加值2.09亿元,增长45.5%;机械装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4.63亿元,增长1.6%。
截至10月末,全市全社会用电量累计23.52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3.3%。其中,工业用电量15.44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9.6%。
二、固定资产投资。1—10月,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降5.5%,增速位列江门市第六,降幅比1—9月扩大1.4个百分点,低于年度计划目标(7.5%)13个百分点。10月单月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降17.0%。
从构成来看,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36.0%;项目投资增长14.3%。工业投资增长26.0%;工业技改投资下降5.9%;装备制造业投资额增长34.2%;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7.2%。基础设施投资下降25.5%。
三、商业。1—10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53亿元,增长3.2%,增速位列江门市第二,比1—9月回落0.3个百分点,低于年度计划目标(7%)3.8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8.13亿元,同比增长11.9%。
主要商品分类来看,在限额以上有零售额的15类零售类值中,7类商品出现同比增速回落,中西药品类值降幅最大,达到50.4%。其中,零售额占比前三位的分别为:汽车类零售额4.60亿元,增长41.7%;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2.48亿元,增长61.4%;中西药品类零售额0.49亿元,下降50.4%。
四、外贸进出口。1—10月,全市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32.1亿元,增长20.2%,增速位列江门市第二,比1-9月回落2个百分点,高出年度计划目标(6.0%)14.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值29.4亿元,增长32.5%;进口总值2.7亿元,下降40.5%。
五、财政税收。1—10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11.31亿元,完成预算的77.54%,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同口径下降3.4%,增速位列江门市第七,低于年度计划目标(5%)8.4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4.8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42.9%,下降34.6%;非税收入6.4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57.1%,同比增长34.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6.24亿元,增长5.4%
全市总税收收入完成12.26亿元,下降34.1%,其中市库税收5.42亿元,下降27.7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税收0.05亿元,下降17.7%;第二产业实现税收6.43亿元,下降27.65%;第三产业实现税收5.35亿元,下降40.4%;车辆购置税0.39亿元,下降37.8%。
六、金融。10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62.20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住户存款287.52亿元,增长12.2%;非金融企业存款28.47亿元,下降2.8%。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22.05亿元,增长17.1%。其中,住户贷款136.31亿元,增长10.6%;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83.68亿元,增长30.0%。
注:
①规模以上工业的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②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③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范围是:从事商品零售活动或提供餐饮服务的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④进出口、利用外资数据来自市科工商务局;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税收数据来自市税务局;金融存贷款数据来自人民银行恩平支行;用电数据来自市供电局;其他数据均来自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