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恩平分院(恩平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一名直肠癌术后感染性休克的患者,经过医院的悉心治疗,患者很快恢复出院。本次医治中,恩平市中医院新近引入的“神器”PiCCO立下了汗马功劳。

该患者入院后查降钙素原(PCT)水平持续升高,进入血压休克状态,酸中毒症状明显,感染情况已经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恩平市中医院相关科室在积极抗感染治疗的同时给予病人行PiCCO监测。得益于PiCCO精准的监测指导,医护人员给予患者个体化的补液管理,次日患者的血压逐渐平稳,酸中毒改善,PCT下降达近一半水平,心指数等指标较前明显改善,治疗效果显著。
为促进医疗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恩平市中医院坚持鼓励发展新技术、新项目,在这种创新精神的指导下,恩平市中医院引入了PiCCO(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血管监测)。这是一项能提供临床需要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指导临床诊疗方向的技术,对危重患者的救治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恩平地区首家开展该技术的医院,自2019年以来,恩平市中医院已成功应用该技术30多例,在本地区处于领先水平。

该技术仅需开通中心静脉及动脉穿刺导管即可精确、连续监测心排量、外周血管阻力等变化,其创伤和危险性小,具有治疗及时、导管放置过程简便等优点。可实现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动态变化,为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危重患者的救治提供量化的支持。也就是说,运用PiCCO就能让医生知道患者的心脏泵血情况:比如每次心脏能射出多少血液,血液量正不正常,心脏射这么多血会不会累,应不应该增加或减少射血量?不同于以往的经验性治疗,PiCCO监测技术能让医生直观的了解患者血流动力学情况,将临床中存在矛盾问题的判断从定性的、经验的水平提升到更精确的定量水平,且其创伤与危险性小,为进一步提高危重患者救治成功率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PiCCO技术的开展与应用,为心力衰竭、感染性休克、严重创伤休克等患者的重症容量监测及管理提供了有效的监测技术支持,提高了危重症患者的综合救治能力,同时也标志着恩平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容量管理技术水平迈上了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