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
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恩平工业园全力贯彻落实省委工作要求和江门市委“1+6+3”工作安排,认真落实市委“1+1+5”工作举措,坚持“扬长补短强基、守正高标发展”工作思路,深入推进工业振兴、园区再造、科技引领三大工程,抓好增总量、调结构、提速度、优服务四项工作,攻坚克难、奋勇前进,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招大引强,产业塑形动能强劲
2022年,围绕市委、市政府今年提出“恩平工业园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0%,达到70亿元”的目标,园区坚持抓好经济建设各项任务,持续做强做优做大经济总量,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快速增长。2022年,恩平工业园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实现71.48亿元,同比增长18.4%;工业投资实现34.69亿元,同比增长68.4%。
在产业招商方面,园区紧盯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发达城市,发挥驻深圳、广州、上海产业招商中心作用,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现代农业与食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主攻智能装备、食品饮料、无人机等行业骨干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开展精准招商、敲门招商、中介招商。
全年引进产业项目25个,同比增长257%,计划投资103.16亿元,同比增长168%,其中超5亿元项目2个,超20亿元项目1个,超30亿元项目1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转移16家,“专精特新”企业1家。无人机、水资源特色、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招商成功破题。
同时,园区全心全意为企业提供“妈妈式服务”,实行项目服务“六个一”工作机制,推行“拿地即动工”“18个月转化期”常态化,依托一站式服务“园区专窗”,最大缩短项目转化流程,全力推动招商项目动工、投产、上规、达产。23个列入2022年江门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8.5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120.7%,比时间进度快20.7个百分点。全年新动工项目13个,新投产项目18个,新上规项目17个,年产值超亿元企业5家。
精细布局,园区平台集聚成势
深入实施“园区再造”工程,园区编制了《恩平产业转移工业园总体规划(2021-2035)》《恩平产业转移工业园扩园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明晰主导产业和细分领域。在大槐、恩城、东成、圣堂、大田5个镇街选址扩园,面积1632.82公顷,为恩平市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用地保障。
大力实施“基础设施投资倍增”行动,充分利用国家专项债机遇,推进职教园区、人才培训基地、人才实践基地、恩平创谷、工业园区雨污管网修复工程等项目动工建设,不断优化产城功能,力促园区环境提档升级,推动恩平工业园与中心城区、国际新城进一步融合发展。全年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8个,总投资34.93亿元,比2021年增长428.4%,职教园区、人才培训基地、人才实践基地、恩平创谷、工业园区雨污管网新建和修复工程等项目动工建设。不断优化产城功能,力促园区环境提档升级,推动恩平工业园与中心城区、国际新城进一步融合发展。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8个,总投资34.93亿元,比2021年增长428.4%。
同时,坚持“一企一策”,综合运用零地招商、批而未供土地招商、自主增资扩产、协商收回再招商、空置厂房再利用等盘活方式,强力推进低效产业用地整治工作。全年盘活低效产业用地760亩,引入产业项目17个,新增计划投资总额约36亿元,预计增加年产值35亿元。
科技引领,打造区域创新高地
园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创新要素集聚,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增加研发费用投入,提高企业科技含量和综合竞争力。2022年培育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广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2家,科技型小微企业13家,累计高新技术企业72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77家,江门市科技型小微企业132家;成功认定省“专精特新”企业11家。
园企同心,贴身服务顺心发展
园区深化挂钩联系暖企行动,发挥中小企业诉求平台作用,落实落细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用好“亲商十条”,精准及时落实各项惠企政策,切实为企业纾困解难,助力企业发展壮大。2022年以来发动80家次企业申报奖励2438万元,帮助企业解决诉求和问题181项。
凝心聚力创伟业,奋楫扬帆启新程。新的一年,恩平工业园将坚持“扬长补短强基、守正高标发展”,深入实施科技引领、工业振兴、园区再造工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建设超百亿园区,争创省级高新区,奋力打造珠三角特色标杆园区,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园区力量!